融合教育政策汇总
1. 融合教育背景材料
融合教育,亦称全纳教育( InclusiveEducation),1994年在“世界特殊教育大会”所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正式提出。所谓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指通过不同程度的教育设计与调整,使残障儿童顺利进入普通班进行无差异学习。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在校特殊教育学生约有79.46万人,其中39万余名学生随班就读。如何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保障正常的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如何发挥特教助理的积极作用,让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校园、接受教育?
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让残障儿童,包括听障、智障、学习障碍的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生活,尽可能融入普通学校,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融合教育已经取得巨大成效。经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残联组织的共同努力,2017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在校生和随班就读人数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据统计,全国共有残疾学生57.9万人,比2016年增加8.7万人,增长17.7%;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学生30.4万人,比2016年增加3.3万人,增长12.2%。其中有残障儿童5.66万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在附设特教班上课的残障儿童,占我国特殊教育招生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一。目前,我国对残障儿童教育已经形成在特殊学校就读和在普通学校特教班或随班就读两种教育格局。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国家政策法规的积极引导,也离不开社会、残障家庭、学校等方面的鼎力相助。
2. 融合教育国家政策汇总
(1) 1986 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首次提出我国将在普通小学或初中附设特殊教学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中都明确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备适应进校学习能力的残障儿童。
(2)1994年原国家教委(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以下简称《随班就读办法》)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普通学校保障残疾儿童教育权提供了全面的实践指导,尤其在推进随班就读和融合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班就读办法》已出台26年,当时的一些规定和指引已经不符合今天推进融合教育的现实需要。
(3)2012年,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项目,中央财政投入12.5亿元,重点支持25所高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建立了一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二是深化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2014年,确定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所院校为试点学校,重点探索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三是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在“国培计划”中设立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在有关省培计划中,增加融合教育教师培训。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和中国残联共同研究制订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预期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5)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强调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大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在残疾学生较多的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提高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的能力,不断扩大融合教育规模”。
(6)2017年5月1日,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开始实施,融合教育有了法规层面的支持和保障。2017年,根据特殊教育形势变化,在立足我国特殊教育实际情况、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修订了《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和理念进行了调整,强调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条例》的修订,顺应了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对符合人权观和教育发展需求的融合教育予以积极贯彻,是我国结合国情履行国际公约,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保障我国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利和积极推进残疾人融合教育提供了法律支持。
(7)2020年6月,教育部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但给了残疾儿童家长进入普通学校的信心,更提出细化方案,将通过融合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方式,实现对残疾儿童零拒绝、全覆盖。《指导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国家通过优化“普特融合”让残疾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追求;体现了我国特殊教育在基本实现普及之后,向提高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的全面转变;更为直观的是,经过前期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使得《指导意见》具有很强的问题针对性,针对随班就读工作当前存在的工作机制不健全、支持保障不完善、特教老师专业水平不足等突出问题,提供了精准化的解决方案。
(8)据了解,在“十三五”期间,国务院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连续实施了两个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逐步落实“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政策。“一人一案”是指学校要给每一位随班就读的残障学生建立专项档案,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根据学生特点和爱好,专门设置特殊课程,做到一人一课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3. 融合教育地方政策汇总
(1)北京市融合教育政策
2013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对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学习的招生范围、招生对象、入学能力评估等细节都做出明确规定,并要求各区县成立单独编制的特殊教育中心,负责对所属区域随班入学的整体情况进行备案管理、教学监督、师资培训、家长咨询等工作。北京市在融合教育的政策支持、物质保障、专业指导、师资培训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切实的实践,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北京市有近6000名残疾学生在1093所普通中小学就读,这些学生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总数的66%;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中小学占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近80%;随班就读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是普通学生的6.8倍。
(2)天津市融合教育政策
2013年,天津市残疾人康复协公、天津市关工委、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三家跨部门协作探索孤独症社区
康复模式,同时确定8所幼儿园作为定点幼儿园,为41个孤独症儿童提供融合式的康复训练。三年过去了,41名孩子的症状已有明显改善。也是社会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乔键介绍说,海淀区目前有632个包括自闭症在内的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在136所中小学随班就读。他同时表示,融合教育的推进,对普通孩子同样具有深远意义。“对普通孩子来说,融合教育能让他们了解生命的多样性,有利于他们爱心和责任心的养成。”而在郭德华看来,融合教育对残疾人的包容接纳,既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又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3)上海市融合教育政策
2006年上海市教委出台《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若干意见》,规定了随班就读的组织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以及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职责。
2009年出台《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要求进一步规范随班就读管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出实施资源整合,构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服务网络;完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力求通过网络布局和体制完善推动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2010年3月,《上海市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研究方案》课题在华师大召开了开题会,就随班就读管理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的研究、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建设与运作、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四个专题进行了探讨。为随班就读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2014年4月,制定《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指出推进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举办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学生在10人及以上的学校必须配备资源教室;按照“就近入园”的原则,根据本地区残疾儿童的发生和分布情况,通过举办特殊幼儿园、在普通幼儿园开设学前特教班等多种方式,增设学前特教点,满足各类残疾儿童接受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的需求
(4)广东省融合教育政策
近年来,随着融合教育理念逐步被接纳,广州市先后出台了各种有利于特殊学生平等接受教育,发展自身能力的政策。按2013年底的统计数字,广州现有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581所, 在3435名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生中,随班就读学生就有1596名,占了47%。
(5)浙江省融合教育政策
浙江省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计划》指出,扩大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加快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做到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零拒绝。全面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实行“特校+普校”的方式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
(6)山东省融合教育政策
山东省出台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2016年实现全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计划》要求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优先安排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普通高中要切实做好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耳病常识,并强化技能训练。合理确定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配足配齐教职工,师范类专业要开设特殊教育选修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
(7)河北省融合教育政策
石家庄市出台《石家庄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计划》指出建立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为支撑、以送教上门和社区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不断扩大义务教育规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摸清底数的前提下,按类别安置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制定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教上门工作,切实做到“义务教育零拒绝”;2014年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随班就读提升试点工作,做好残疾儿童幼小衔接工作。
(8)安徽省融合教育政策
安徽省将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助听器验配,全面推行没有排斥、没有歧视的全纳教育,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计划指出,对适合进入普通学校的残疾儿童少年,要就近就便、优先安排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实施,合理布局部分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入园。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残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