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篮子策略
当孩子性格比较暴躁、问题行为较多的时候,可采用由美国的罗斯·W.格林博士提出的篮子策略解决更为复杂的行为管理问题。
一、篮子策略的机理
自闭症儿童经常同时存在多个不同的问题行为和需要改善的行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是不现实、不可行的。
因此,我们需要应用归类处理的办法——先将家长认为看不过眼的、需要改正的各种行为列出,然后按照篮子策略的原则进行归类。分类好再进行管理。
二、篮子策略进行行为矫正原则要点
篮子 |
篮子A |
篮子B |
篮子C |
适合“放’ 的行为 |
涉及安全的重要行为(尽量少) |
非常需要矫正的问题行为(别太多) |
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问题行为”(一定数量) |
例子 |
打人、推人、伤害他人、扔东西、破坏行为. |
无故哭闹、不肯学习、固 |
零乱、不整洁、尖叫、行为古怪、姿势不好、生闷气 |
策略 |
谨慎纳入 坚决处理 冷静、不让步 温和的惩罚 |
理解、引导、培养 |
忽略、不理睬 |
目的 |
维持家长的权威,保 |
提高孩子的能力,培养其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 |
认识到孩子能力有限,为大家营造平和的环境 |
家长需付出的代价 |
可能要承受孩子大闹一场,不惜代价 |
要付出很多的心思和智慧,在经验中成长 |
要有足够的忍耐力,学会容忍一些您“看不过眼”的行为 |
家长必须充分研究、形成有效管理办法,并不断积累经验,灵活运用应对方法,才能把问题行为管
三、篮子策略进行行为矫正的优点
进行分类管理,就能既抓住了重点问题重点解决,避免过度耗费家长有限的精力,又能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
四、篮子策略进行行为矫正的缺点
这些策略对阿斯伯格综合征或多动症的孩子可能更为有效,对于病情较严重或能力不足的自闭症儿童,这个策略可能有时并不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