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发病原因研究
自闭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目前,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年来自闭症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从遗传与免疫因素、环境因素、肠脑与肠道微生物、饮食与营养、代谢、叶酸、神经生物学因素、内感觉等角度探讨自闭症的发生机制。
一、遗传与免疫因素
药物、重金属、微生物感染引起免疫系统的激活,导致妊娠期母亲及胎儿体内某些成分的改变,进而影响胎儿大脑发育。母亲体内升高的细胞因子水平可通过胎盘及血-脑脊液屏障使免疫兴奋毒性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神经一内分泌-免疫轴系统稳态遭到破坏,可能是自闭症的发病原因之一。
二、环境因素
父亲从事体力劳动、神经障碍疾病家族史、精神刺激、家庭气氛紧张等家庭因素,以及重金属污染、孕妇不良生活环境等,均会增加自闭症的发生风险,其中家庭环境不良会使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发生率明显增加,自闭症严重程度与患儿体内重金属含量具有相关性。有研究表明,胎儿期、婴儿期暴露于含高浓度PM2.5和PM10的空气中,未来发生自闭症的发病风险增加。因此,自闭症的评估应提前至出生时乃至妊娠期。
三、肠脑与肠道微生物
由于肠道神经元与大脑神经元在细胞类型、神经递质及感受器方面相似,因此肠道也称人的“第二脑”,即肠脑,其与大脑之间通过脑一肠轴双向互通从而进行连接圈。肠脑可以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影响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叫,自闭症可能与脑一肠轴有关。因此自闭症的发病原因与肠脑和倡导微生物有关。
有研究发现,自闭症患儿拥有独特的肠型,主要表现在以拟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肠型为主,缺少普氏菌属肠型。
四、饮食与营养
临床调查发现,自闭症患儿对感官刺激存在普遍敏感的现象,而且对食物有特别的喜好,饮食单一,偏爱富含脂肪、高糖、淀粉类食物及零食、加工食物,厌恶多数水果、蔬菜和蛋白质类食物,普遍存在偏食、挑食的习惯。据估计,90%的自闭症患儿存在饮食问题,故有学者认为饮食与营养也是导致自闭症发病的原因。自闭症患儿的这种饮食特点常由婴儿期就开始,并不是在患病之后才出现的。
五、叶酸
叶酸,即维生素B9,为水溶性维生素。叶酸对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尤为重要,叶酸缺乏时会造成神经管畸形、免疫功能低下、发育性障碍,甚至智力损伤等。有研究已经证实,孕妇是叶酸缺乏的高危人群,妊娠期叶酸摄入量不足,其后代患自闭症的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遗传因素、免疫因素、肠道微生物、代谢、内感觉等与自闭症的发病具有相关性。